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课程辅导 > 高文伟

课程辅导:高文伟-09-控制

时间:2025-02-11 11:44:45  来源:原创  作者:王磊
第九章  控制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涵义
控制是指管理者为了确保组织目标及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按照既定标准,采用恰当方法对组织各项管理活动及其绩效进行衡量和纠正偏差的过程。
(1)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2)控制的主体是管理者(3)控制的依据是计划中的相关标准(4)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5)控制的工具是各种控制方法。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控制就是“纠偏”,而广义(完整)的控制活动包括了“纠偏”和“调适”。
 
(二)控制的必要性
(1)环境的变化(2)管理权力的分散(3)工作能力的差异 

(三)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1)计划为控制工作提供标准,没有计划,控制也就没有依据
(2)有些计划本身的作用就已具有控制的意义
 
第二节  控制的基本过程及原则
 
一、控制的基本过程
有效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绩效和采取纠偏行动等三个步骤。
(一)确定控制标准
1.确定控制对象
2.选择控制重点
3.制定控制标准:(1)统计性标准(2)评估性标准(3)工作标准
(二)衡量实际绩效
1.衡量的方法:(1)现场观察法(2)资料分析法(3)抽样调查法(4)会议法
2.衡量的频率:控制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控制的有效性
(三)采取纠偏行动
1.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
2.确定纠偏措施实施的对象
(1)改进实际绩效
(2)修订标准
(3)选择适当的纠偏措施:①保持纠偏方案的双重优化②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3)注意消除组织成员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二、控制过程的原则
1.重点原则
2.及时性原则
3.客观性原则
 
第三节  控制的类型
 
(一)根据控制的时机不同:
1.前馈控制:又称为事前控制,是在某项经营活动开始之前,管理者凭借过去的经验模式或科学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偏差,提前采取措施修正行动,确保实际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的控制方法。
2.同期控制:又称为即时控制、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活动的人和事进行监督和指导,随时检查,发现实际与计划的偏差,进行纠正的一种控制方法。
3.反馈控制:又称为事后控制,是指将计划执行工作的结果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存在或继续恶化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及职工成绩评定等。
(二)根据控制的手段不同
1.间接控制
2.直接控制
(三)根据控制的主体不同
1.正式组织控制
2.非正式组织控制
3.自我控制
 
第四节 控制的内容及方法
 
一、人员控制
 
二、财务控制
1.预算控制
预算:就是用数字(特别是财务数字)的形式来描述组织未来的活动计划。
预算控制: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到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
预算的种类:收支预算、实物量预算、现金预算、资本支出预算、资产负债预算
2.比率分析
常用财务比率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
3.财务审计
①外部审计②内部审计
 
三、生产控制
1.采购控制
2.库存控制
3.质量控制: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管理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
4.成本控制
 
四、信息控制
 
五、组织绩效控制
1.目标管理法
2.系统方法
3.战略伙伴法
4.标杆控制: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情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第五节  控制理论的新发展
 
战略平衡积分卡制度的框架:财务、顾客、企业内部经营过程、企业学习与成长
--------------------
注:因第10章:“创新”不在考试范围内,所以高文伟版的管理学到此为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