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课程辅导 > 高文伟

课程辅导:高文伟-08-领导

时间:2025-02-04 15:13:39  来源:原创  作者:王磊
第八章  领导
 
第一节 领导与领导理论 

一、领导及领导者
(一)领导的涵义
领导:(名词)领导者,即组织中的首领
(动词)是一种行为过程,即指挥、协调和激励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涵义:(1)本质是一种影响力 (2)作用在于指挥、协调、激励(3)目的是通过影响下属达到组织目标
 
(二)领导者含义及权力来源
领导者含义是权力、责任、服务三位一体的
领导的核心是权力,包括(1)法定权(2)奖赏权(3)强制权(4)专家权(5)典范权。前三项为正式权力,后两项为非正式权力。
 
(三)领导者素质构成
(1)知识素质(2)能力素质(3)性格和道德素质(4)身体素质
 
二、领导方式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研究重点集中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有效的领导者与无效的领导者在素质方面的差异,致力于找出领导过程中高度相似的特质。
(二)领导行为理论
研究者试图从分析领导者的行为特点与绩效的关系,来寻找最有效的领导风格。
1.勒温的领导方式理论
勒温认为领导工作方式有三种:专制式、民主式、放任式
2.李克特的领导模式
密歇根大学的李克特将领导行为划分为两个维度:员工导向、生产导向
员工导向型的领导者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去推动工作任务的完成,与高群体生产率和高满意度正相关。
生产导向型的领导者与低群体生产率和低满意度正相关,容易以降低组织成员的满意度和影响群体团结为代价来完成任务。
3.四分图理论(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具体请参看周三多版)
4.管理方格理论(参看周三多版)
(三)领导情景理论
1.菲德勒权变理论(参看周三多版)
2.路径-目标理论
由罗伯特·豪斯提出,包括4种领导行为: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取向型(具体参考周三多版),该理论提出环境因素和下属特征两个变量作为领导行为与结果关系的中间变量,即环境因素和下属特征决定着领导行为类型的选择。
该理论同前述各种领导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立足于属下而非领导者,领导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发挥下属的作用,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提高其能力,使其得到满足。
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参看周三多版)
指导型(高工作、低关系) 推销型(高工作、高关系)
参与型(低工作、高关系) 授权型(低工作、低关系)
(请注意原版教材中图8-5的标注文字有错,以上述内容为准)
 
第二节  领导理论的新观点
(本节了解各部分标题即可)
 
一、领导魅力理论
二、事务型领导与变革型型领导
三、性别与领导 
第三节  激励
 
一、激励概述
激励是指领导者激发、鼓励和调动人的热情和动机,使人潜在的工作动机尽可能充分发挥和维持,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和组织目标的过程。
人的行为是由其动机决定的,激励是由动机推进的一种精神状态。动机是鼓励和引导一个人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行动的内在力量,来源于人未被满足的需要。
 
二、内容型激励理论
1.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参看周三多版)
2.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参看周三多版)
3.ERG理论
1969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尔德弗提出,将人类需要层次整合为三种:生存需要(Existence)、相互关系需要(Relatedness)、成长需要(Growth)。生存需要即生理和安全需求,相互关系的需要是人们对保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要求,成长发展的需要即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求。该理论认为各类需要层次并非刚性结构,而是可以同时起作用。该理论还提出了“受挫”—“回归”思想,认为当一个人在某一更高等级的需要层次受挫时,作为替代,他的某一较低层次的需要可能会有所增加。

4.三种需要理论(即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参考周三多版)
 
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1.期望理论
由弗洛姆提出,又称“效价-手段-期望理论”,该理论是以期望、手段、效价三个因素来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即:(1)期望(努力-绩效的联系)(2)手段(绩效-奖赏的联系)(3)效价(奖赏吸引力)
期望理论认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用公式表示为M=V*E(参考周三多版)
2.公平理论
由亚当斯提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的多少有关,更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有关,因此管理者必须对员工的报酬给予恰如其分的承认,否则员工就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
启示:对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不仅会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更会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组织应建立起明确制度,使广大员工真正感受到公平的氛围,如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制度、奖惩制度等;关注员工可能提及或经常提及的参照物。
3.强化理论
(仅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参考周三多版)
 
四、激励方法
薪酬激励、发展激励、组织文化激励、压力激励、榜样激励、激将激励、其他激励方法等
 
第四节  沟通 

一、沟通概述
1.概念:沟通是借助一定手段将信息在人与人或群体之间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2.沟通过程(参看周三多版)
3.沟通类型:
(1)按有无信息反馈: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2)按信息传递方式:口头沟通、书面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
(3)按沟通渠道: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4)按沟通范围:自我沟通(内向沟通)、个体沟通、团队沟通、组织沟通
 
二、组织沟通
1.形式: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斜向沟通
2.信息沟通网络:链型、Y型、轮型、环型、网型(参看马工程版) 

三、沟通管理
1.有效沟通的障碍
概念:沟通过程中存在着由于外界干扰引起信息传递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况。
包含因素:主观障碍、客观障碍、沟通方法障碍
2.有效沟通的实现
(1)在态度上明确沟通的重要性
(2)管理者要善于倾听,尊重沟通中的另一方,营造相互信任、可互相倾诉的组织氛围
(3)重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运用
(4)缩短信息传递环节,有效地避免信息失真
(5)选择正确的沟通方法
 
第五节  领导艺术
(本节不需要掌握)
 
用人艺术、协调艺术、运时艺术、说话艺术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